2017年6月7日 星期三

親職講座-曲智鑛

     一個父母是學霸,大學聯考時剛好因為分數落點關係恰巧進入特教的領域,用「每個人生都會有個有意義的巧合」來看待這個因緣際會.

         與孩子建立的關係不是在於名稱,孩子對你的尊重不是因為「頭銜」而是你們建立的關係,平時對於孩子可以關注面向有:健康、學習、自理、人際、情緒,多方面的去觀察,去察覺孩子在哪個方面需要留意,丟掉自己的身份去同理孩子的感受,能去理解孩子 在意孩子 關心孩子 幫孩子想辦法解決問題.

有三件很重要的事,需要大人特別在孩子成長時留意
專注於自己:找到自己的目標、了解自己的感覺、了解自己為什麼會有這種感覺
專注於他人:同理心從對方角度了解世界,以及了解外在世界與對方的聯繫
具備與他人共識的能力:理解外在世界、具備系統性思考的能力



 在面對選擇時,我們難免會困惑,這時候該怎麼辦?
 父母的選擇,建立在他們的人生歷練的結果

孩子的選擇,也必定有他們的考量



可以參考把生命的責任還給孩子
在合理安全的範圍給孩子機會選擇,並尊重他們的選擇。日常生活的安排,可以試著留一段空白時間給孩子,我們大人就當做跟隨者。
(1)該下屬(孩子)做決定的,一定要讓他們學著做決定。
(2)做決定意味著為自己的決定負責任。不想做決定,常常是潛意識裡他不想承擔責任。
(3)下屬(孩子)不思考問題,不習慣做決定的根源一般有兩個:其一是依賴上司(父母)或別人(老師);其二是上司(父母)習慣替下屬(孩子)做決定或喜歡享受別人聽命於自己的成就感。
(4)讓下屬(孩子)自己想辦法,做決定就是訓練下屬(孩子)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和勇於承擔責任的能力。
因為犯錯本身也是一種重要的學習!
李崇建老師:每個孩子都渴望自己表現好,渴望自己被尊重.
大人可以試著去同理,去相信,有時也會失敗,那麼大人們就多一點耐心,去等待,去讓孩子經歷.

介紹書籍:
七個習慣:主動積極、以終為始、要事第一、雙贏思維、知彼解己、統合綜效、不斷更新

進行活動:




在這個全都是扣分的遊戲中,扣分可以分成兩類,一類是有意義的為了更好而嘗試,一類是可以避免的,不需要再犯的,我們可以學會勇敢嘗試,小心因為不留心造成的錯誤


某次帶了孩子到覺旅咖啡 用餐,裡面很特別的點在於付錢、找錢、放多少料客人自己來,都是孩子自己決定 ,其某位孩子放了六片番茄在PIZZA上,是的只有放那六片的番茄沒了,沒有其他的東西,在一旁看總會忍不住想建議他:在放點什麼吧!但是,孩子超愛烤出來的成果,整個吃光光.「別將價值觀加在孩子身上」

期許我們是最懂孩子的老師...
(1)不過度強化老師的權威形象,在學習方面,老師和孩子是對等的,我們和孩子一起去探究知識。

(2)不過度塑造老師的完美形象,讓孩子知道老師也是常人,在平時相處時練習和孩子分享自己的挫折與困難,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孩子知道面對難題時可以如何處理。

(3)不拿考試和成果發表去壓孩子或是製造孩子的焦慮,考試和成果發表都是結果,我們關注孩子平時努力的過程,不要讓孩子覺得學習就是為了考試,而忽略了享受與領略學習美好的過程。

(4)不拿孩子和別人比較,鼓勵孩子多和自己比較。沒有人喜歡被比較,我們鼓勵表現好的孩子成為別人的典範與標竿,但不是用表現好的孩子來貶低表現不好的孩子。

(5)直接表達我們對孩子的期待。讓孩子清楚知道我們的標準,讓孩子理解我們為什麼對他有這樣的標準,同時讓孩子了解這樣的標準和期待存在的意義,並且讓孩子因為這樣主動設定符合自己能力水平的標準!

(6)對孩子的分享要表現出好奇心。當孩子與我們分享生活經驗或是他感興趣的事情時,傾聽的過程與態度是決定孩子接下來是否持續願意說的關鍵!你怎麼聽決定孩子未來願意不願意持續的說。

(7)引導孩子自己做決定,並且練習為自己的決定負責。我們提供建議與想法給孩子,但決定權要留給他們,即使你知道孩子的決定不是最好,但仍然要給孩子練習決定的機會。因為練習做決定才會成長,即使犯錯了,對孩子來說也是學習。

(8)具體稱讚孩子那方面做得好。不要光說你很棒,你很好!而是要具體的讓孩子知道他什麼東西做得很棒!什麼表現叫作很好!因為具體的稱讚強化的是這些「好」的表現與行為。

(9)除了關心孩子的學習外,更要主動關心孩子的生活與心理狀態。我們不只是來教書,更重要的是教人。如果只關心孩子的學習,就是停留在「教書」的層次,而不是「人師」的層次。

(10)不要立刻批判孩子的觀點與想法或是立即給予他們評價或是價值判斷。當我們聽到孩子的想法或觀察孩子的行為時,很容易流於「主觀」的判斷,因為人很容易被外在的「刺激」制約,請讓自己練習「停頓」,當孩子給予我們刺激時,先不要立刻批判或評價他們,而是用更多元的觀點認識與理解我們的孩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