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11日 星期六

光學 108上課模式


藉由實物觀察+操作+思考統整

發下紙製望遠鏡,隨意玩3分鐘
接著逐步實作並討論以下問題
Q1.哪個是凸透鏡,如何判斷?
Q2.哪個是凹透鏡,如何判斷?
Q3.凸透鏡,(1)由眼睛前面移動到手的最遠處,請問觀察到什麼?
(2)由桌面向上移動,觀察到什麼?
Q4.凹透鏡,承上步驟
Q5.用手機的【手電筒】照射凹透鏡與凸透鏡,觀察到什麼?
#改變課本上教學順序
光學儀器,再上折射
謝謝 #科學教具 與 白仲偉 小熊貓教具
讓教學活動能順利
謝謝 謝乖乖 老師,當初帶我玩紙製望遠鏡


未提供相片說明。


圖像裡可能有2 個人、室內

未提供相片說明。





未提供相片說明。

夢的N次方-我實踐我驕傲 紀錄


根據統計,學生最喜歡的課是下課
而我也是,在參加幾次的夢,印象最深的是「夢一」

下課後,晚餐後額外加碼的夜間討論。
其中兩位老師的分享,讓我受用無窮。
莉芳老師,科學小玩意的版主
http://n.sfs.tw/?u=zfang
我們,都是看這個部落格備(ㄓㄤˇ)(ㄉㄚˋ)
想法多元,實踐力強,願意分享的熱血教師
當晚從質性的角度切入,引導我感受「上皿天平」的意義

自然科裡的理化,其實在追求「平衡」,天平的平衡、熱平衡、化學反應平衡、力平衡、力矩平衡,帶領學生從可看、看觸摸、可操作的天平開始,用不同的角度看待自然科學,更有溫度。

彥文老師,一個到現在我還搞不懂,他是什麼神秘角色,只知道他常出沒在幾個奇怪的地方。
那天,他扛了一兩箱的書,裡面放著幾個國家的自然課本。
是的,就是課本。
第一次,像劉姥姥進大觀園一樣,小心翼翼地翻動書本,也翻動自己對課程的想法。原來,課程的順序,還能這樣!
不一定要從1-1依序上到1-4,而章節順序也能做不同的調換,這樣更能貼近學生的學習歷程。
然後,我就開始不乖,買書,改上課的順序
像是 https://sonstar-science.blogspot.com/2020/04/1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