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19日 星期一

雞翅骨頭標本實作

會有這點子是看到阿簡老師的部落格這篇雞翅骨骼標本(2),回頭一查

哇!做這個標本真的太酷了,立馬來模仿實作

重點:漂白水要用雙氧水那類的,不可以用氯系的!
於是開啟了這個課程,課程前一天到頂好超市買了烤肉用的雞翅,用鍋子加熱,然後最重要的過程是:讓學生好好的吃牠,好好吃的意思是~別把骨頭啃掉了!!

接下來,用洗碗精去除骨頭上的油,避免之後變黃.
泡入漂白水,擦乾,排列組合、標示好即可!

(看著別人的腳步 往下走 ,真的輕鬆很多,感謝前輩!!)


結果,隔兩天舉辦野餐日,就順道把這不是三杯的雞肉料理一併PO上

材料:好市多 雞翅一盒、香菇素蠔油、九層塔
 第一步,按順序排列雞翅,注意 放置的方向(油脂多的那面朝下)

煎至金黃翻面,在煎到表皮金黃酥脆時,加水、少許的素蠔油、九層塔 就OK囉
(露營的好料理啊~~歪樓)


下圖為雞翅的介紹(從阿簡老師那 挖來的寶)



各位觀眾,學生的作品 出爐囉!!


2017年6月16日 星期五

106年 會考題之我想


     
引用 中時電子報
       106年國中教育會考第二天,自然科解題老師認為,自然科今年難易度適中、也具鑑別度,最大特色為圖表題多達8成,強調親自動手做;今年也首度出現漫畫的連續圖形命題,透過生活化情境測驗,磺火捕魚、銀杏也入題。

    新北市明德高中校長張錫勳表示,自然科考題近年會考都是難易度適中,有很好鑑別度。今年還有一大特色,圖表題多達8成,必須從圖表中的資料和數據解讀,強調科學學習時重視探究實作的概念,尤其實驗課程,體現12年國教實作精神。
他說,圖表重視實驗設計、實驗後數據解讀判讀,平時必須做實驗才能具備解題能力,這次也整合科學概念在題目中,必須透過兩個以上概念方能釐清。生活化試題包括介紹裸子植物特徵,以銀杏、及其種子白果為例。
今年自然科也出現生活化題目,生物科出現銀杏,理化以台灣北海岸金山區「蹦火仔」磺火捕魚為背景,考化學物質電石,也就是碳化鈣,讓考生了解老祖先的智慧。
台中市忠明高中教師賴志忠指出,整體概念著重於基本原理與計算,較無繁瑣題型,好處是降低考生答題壓力,命題偏重圖表類型,可以檢測學生觀察圖表與分析數據能力,計算則有許多是用核心概念或原理就可推論。
他舉例,30題用溫度變化推算質量、33題用量筒進行體積測量計算密度與圖形,掌握基本公式就可以解答;28題較有挑戰,除了題幹描述較長,符號也較多如甲乙丙、xyz,需要耐心,但難度不高,可分辨考生能力落差。
台中市中港高中教師張文昭認為,本次考題非常友善,化學第49、50題組,提及北部金山漁民捕魚工具、南部催熟芒果,檢驗考生是否有基礎想法,並以科學眼光、素養看待事件。
新北市永平高中教師沈文俊表示,地科第26題提到台灣受夏季西南季風、東北季風影響,如果學習過程中囫圇吞棗、不求甚解,就難以作答,必須以脈絡思考題目,方能得到分數,考題講求觀念,比死記來得更有效。
他也說,考生對於圖表題難免有所恐懼,但仍希望考生仔細閱讀。例如今年考出竿影在一年中長短不同,乍看之下不易理解,但細看可發現,一年之中最短長度不是0,因為沒有直射機會,融會貫通,問題就可迎刃而解。
是的,近年來會考的趨勢以圖表整合概念為主,這也是符合新課綱的精神,希望擺脫死背、計算的考題模式,但 整個考題出來,我對其中46題特別有感:
 過去這單元大多考由V、I、R的角度去探討與電功率間的關係,但是46題反向考回來,條件是:電功率相同,並給電路裝置圖求電阻的關係.哇!~這大大提升難度,回頭找一下九年一貫課程綱要提到課程的概念:


再看新課綱
這兩者似乎都沒提到需要這麼深入(拐彎)的思考,那麼學生該怎樣學習才能真的理解這問題,並作出完整的回答?

(1)甲乙 電功率相同,電壓又相同,電流必相同

          丙的電流為甲+乙        I=1:1:2

(2)又三者電功率相同
           V=1/1:1/1:1/2=2:2:1
           R則為2/1:2/1:1/2=4:4:1

以上是個人的解題模式,也許有更簡潔的方式,可以幫助學生理解,再想想能站在大多數學生的立場,讓大家都會這題?

還是 這題就只能是具鑑別度的題目?





2017年6月7日 星期三

親職講座-曲智鑛

     一個父母是學霸,大學聯考時剛好因為分數落點關係恰巧進入特教的領域,用「每個人生都會有個有意義的巧合」來看待這個因緣際會.

         與孩子建立的關係不是在於名稱,孩子對你的尊重不是因為「頭銜」而是你們建立的關係,平時對於孩子可以關注面向有:健康、學習、自理、人際、情緒,多方面的去觀察,去察覺孩子在哪個方面需要留意,丟掉自己的身份去同理孩子的感受,能去理解孩子 在意孩子 關心孩子 幫孩子想辦法解決問題.

有三件很重要的事,需要大人特別在孩子成長時留意
專注於自己:找到自己的目標、了解自己的感覺、了解自己為什麼會有這種感覺
專注於他人:同理心從對方角度了解世界,以及了解外在世界與對方的聯繫
具備與他人共識的能力:理解外在世界、具備系統性思考的能力



 在面對選擇時,我們難免會困惑,這時候該怎麼辦?
 父母的選擇,建立在他們的人生歷練的結果

孩子的選擇,也必定有他們的考量



可以參考把生命的責任還給孩子
在合理安全的範圍給孩子機會選擇,並尊重他們的選擇。日常生活的安排,可以試著留一段空白時間給孩子,我們大人就當做跟隨者。
(1)該下屬(孩子)做決定的,一定要讓他們學著做決定。
(2)做決定意味著為自己的決定負責任。不想做決定,常常是潛意識裡他不想承擔責任。
(3)下屬(孩子)不思考問題,不習慣做決定的根源一般有兩個:其一是依賴上司(父母)或別人(老師);其二是上司(父母)習慣替下屬(孩子)做決定或喜歡享受別人聽命於自己的成就感。
(4)讓下屬(孩子)自己想辦法,做決定就是訓練下屬(孩子)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和勇於承擔責任的能力。
因為犯錯本身也是一種重要的學習!
李崇建老師:每個孩子都渴望自己表現好,渴望自己被尊重.
大人可以試著去同理,去相信,有時也會失敗,那麼大人們就多一點耐心,去等待,去讓孩子經歷.

介紹書籍:
七個習慣:主動積極、以終為始、要事第一、雙贏思維、知彼解己、統合綜效、不斷更新

進行活動:




在這個全都是扣分的遊戲中,扣分可以分成兩類,一類是有意義的為了更好而嘗試,一類是可以避免的,不需要再犯的,我們可以學會勇敢嘗試,小心因為不留心造成的錯誤


某次帶了孩子到覺旅咖啡 用餐,裡面很特別的點在於付錢、找錢、放多少料客人自己來,都是孩子自己決定 ,其某位孩子放了六片番茄在PIZZA上,是的只有放那六片的番茄沒了,沒有其他的東西,在一旁看總會忍不住想建議他:在放點什麼吧!但是,孩子超愛烤出來的成果,整個吃光光.「別將價值觀加在孩子身上」

期許我們是最懂孩子的老師...
(1)不過度強化老師的權威形象,在學習方面,老師和孩子是對等的,我們和孩子一起去探究知識。

(2)不過度塑造老師的完美形象,讓孩子知道老師也是常人,在平時相處時練習和孩子分享自己的挫折與困難,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孩子知道面對難題時可以如何處理。

(3)不拿考試和成果發表去壓孩子或是製造孩子的焦慮,考試和成果發表都是結果,我們關注孩子平時努力的過程,不要讓孩子覺得學習就是為了考試,而忽略了享受與領略學習美好的過程。

(4)不拿孩子和別人比較,鼓勵孩子多和自己比較。沒有人喜歡被比較,我們鼓勵表現好的孩子成為別人的典範與標竿,但不是用表現好的孩子來貶低表現不好的孩子。

(5)直接表達我們對孩子的期待。讓孩子清楚知道我們的標準,讓孩子理解我們為什麼對他有這樣的標準,同時讓孩子了解這樣的標準和期待存在的意義,並且讓孩子因為這樣主動設定符合自己能力水平的標準!

(6)對孩子的分享要表現出好奇心。當孩子與我們分享生活經驗或是他感興趣的事情時,傾聽的過程與態度是決定孩子接下來是否持續願意說的關鍵!你怎麼聽決定孩子未來願意不願意持續的說。

(7)引導孩子自己做決定,並且練習為自己的決定負責。我們提供建議與想法給孩子,但決定權要留給他們,即使你知道孩子的決定不是最好,但仍然要給孩子練習決定的機會。因為練習做決定才會成長,即使犯錯了,對孩子來說也是學習。

(8)具體稱讚孩子那方面做得好。不要光說你很棒,你很好!而是要具體的讓孩子知道他什麼東西做得很棒!什麼表現叫作很好!因為具體的稱讚強化的是這些「好」的表現與行為。

(9)除了關心孩子的學習外,更要主動關心孩子的生活與心理狀態。我們不只是來教書,更重要的是教人。如果只關心孩子的學習,就是停留在「教書」的層次,而不是「人師」的層次。

(10)不要立刻批判孩子的觀點與想法或是立即給予他們評價或是價值判斷。當我們聽到孩子的想法或觀察孩子的行為時,很容易流於「主觀」的判斷,因為人很容易被外在的「刺激」制約,請讓自己練習「停頓」,當孩子給予我們刺激時,先不要立刻批判或評價他們,而是用更多元的觀點認識與理解我們的孩子。

恐龍考古學


根據維基百科說:
恐龍(學名:Dinosauria)是出現於中生代多樣化優勢陸棲脊椎動物,曾支配全球陸地生態系統超過1億6千萬年之久。恐龍最早出現在2億3千萬年前的三疊紀,大部份於約6千5百萬年前的白堊紀晚期所發生的白堊紀末滅絕事件中絕滅,僅倖存鳥類。

這 讓人大吃一驚啊~恐龍跟鳥類有哪些關聯?
恐龍與鳥類:演化異同處 有相關的介紹
在這個影片中有做相關的介紹,但是 目前又沒有看過恐龍本人,無法請他現身說法,怎樣驗證這些相關的事務?科學家最常採用的方式:考古,挖掘恐龍的化石.
於是,自然科麻煩了簡報王子-阿翔,與幾位優秀的小助手招喚恐龍的骨頭,讓學生可以更真實的感受到「恐龍先生」的故事


請學生化身成一群熱愛化石的業餘古生物學家,進行考古挖掘的工作,並作相關的討論發表


開始囉,總共有十五塊骨頭,會不定時的出土,要請古生物學家們一起「集思廣益」,思索一下 這塊骨頭應該是身體的哪一個部分?可以怎樣拼湊出來?
 身處資訊時代,要好好利用一下邪惡的電腦,搜集一下資料(到底這個方向正確?)

將十五片化石搜集完成後,需要放置在 「專業」的板子上,向全世界發表團隊挖掘出的恐龍

•請為牠命名(發揮你們的創意)
•標示出你覺得最具特色的部位
•想好介紹詞

這是原本的設計,但是 我們的孩子那麼專業,一定要更加深入的探索一下

於是,再加碼詢問:
•你找出來的恐龍是草食性還是肉食性?
•祂生存的環境在水中、陸地還是?


這隻長腿龍,是恐龍界的模特兒(腿分三節合理?)

超長的尾吧
 非常繽紛的裝飾


這個厲害的教案 要感謝 Sci-Flipper 翻轉 • 科學 • 專業學習社群,裡面的夥伴分享這個教案,讓我也能跟著學生一起探索 找尋恐龍的過程